close

12.05.2017二 心理學

動機情緒與壓力調適

第八章 情緒與動機

 

‧動機:推動行為的原因(認知學派)

激起或引導行為達成某特定目的的原因

生存動機-維持生命所需的動機或需求

社會動機-建立、維繫社會關係有關的動機

好奇動機-人類、較高等生物特有

‧類別

1.生理性、心理性

2.內在:需欲/行為本身即是目的

外在:誘因/行為只是工具

‧複雜性

1.動機間的互動、轉變ex:外在→內在(喜歡老師→科目)

心理→生理(好奇→藥物依賴)

2.相同行為不同動機、不同行為相同動機

 3.多重動機

4.個別差異性

‧動機的學說:

驅力減低說-未滿足的需要→緊張不安→驅力→行為→需求滿足→緊張不安消除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↑←←←←←←←←←←←←↓

ex:強迫症

最佳激發水準說-驅力減低非唯一目標,傾向將驅力維持在某最佳水準(生理上有一最佳狀態)

誘因說-外在刺激出現引發特定動機

社會生物學觀點-達爾文主義,強調基因的自私性

預期與認知的影響

‧飢餓動機─機制:

胃的肌痛(空腹造成不舒服刺激)Canon研究

推翻(相關研究-葡萄糖抑制收縮,仍痛)

胃割掉,仍痛

血糖

胰島素(偶然)

下視丘雙中輸論:側部─攝食、內側─飽食

‧肥胖:成因-

個體體重大於標準的20%

遺傳的脂肪細胞多寡

消化吸收較佳、代謝較慢

對食物有關的反應較敏感

‧性動機:大多數哺乳動物在生命大多數時候為無性生活,只有在發情期才性交ex:人無發情期

與傳宗接代並不密切

隱性排卵

私密

性作為一個心理動機而非生理動機

引起性興奮的刺激可是生理非制約刺激,或心理制約刺激

性的態度、意義、價值、信念是學習而來的

社會性功能:與你有性行為的人關係總是與別人不同(個人私密空間的打破)、男女需求有別

是性關係非性行為或慾望

‧理論的啟示:

目標─需求、指引方向

信念─經由經驗而來的認知系統

情緒─重要卻常被忽略

Fred動機方程式:

成就=動機*能力*環境

動機=目標*情緒*信念

信念=能力*情境

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:

衍伸存在-

超越:對宇宙認同的心理需求

自我實現:實現潛能、擁有意義目標

:秩序、美

:知識、了解、新奇

基本存活-

自尊:信心、價值感的需求、獲尊敬、讚美

隸屬與愛:歸屬、接近、愛、被愛

安全:安全、舒適、祥和、免於恐懼

生理:食物、水、氧氣、休息、從緊張中解放

‧自我實現:「個人想要成為自己可能變成的人物的欲求」

 基本需求是成長需求的基礎

所有需求,無論多基本,都與自我實現有關

不到一趴的人能達到自我實現(與成就不完全一致,高成就未必自我實現)

‧啟示:

先滿足匱乏需求才能求知求美

重要匱乏需求─愛與隸屬、自尊

每個人都是積極的自我實現者

 

‧過度辯證:外在獎酬對內在動機的影響

遊戲工作化-當外在獎酬過低,「遊戲」就不有趣了,動機降低

過度辯證效應

修正-當獎賞與表現完全無關,才會出現

啟發:不獎賞沒有好表現的員工

 

‧情緒與壓力

性質與表達

‧情緒的組成:完整情緒經驗四組成要件─認知評估、生理/表情反應、行為傾向

‧認知評估:對刺激內容的意義進行分析、解釋、推論,可決定情緒的反應、強度

情緒的強度:正向情緒強度=潛在動機強度*(1-達成目標主觀機率)

負向情緒強度=潛在動機強度*(投入的心血-與成功的距離)

怎麼想決定怎麼感覺

認知再評估:對刺激、環境重新解釋

‧生理反應:涉及自主神經系統變化

危險(害怕、緊張、生氣....)情緒出現,準備抵抗逃避,交感神經激起,為緊急危險行動做準備/放鬆、安靜、舒服,副交感神經系統激起,保存能量,恢復至正常狀態

情緒一定有生理反應

‧表情反應:面部、肢體

Paul Ekman七跨文化基本表情

‧行為傾向:表達時機、強度受文化影響

展示規則-一文化建立限制情緒表達,反應歷程

認知調整模式-心情是對環境危險、安全評估指標,調整身體覺醒狀態、認知系統運作

 

‧常識觀點的情緒論:刺激→主觀經驗情緒反應→工具性反應

詹藍二氏情緒論:因反應而情緒

坎巴二氏情緒論:批判-不一定知覺得到

內臟活動不見得與情緒有關

不同興奮情境內臟反應相似

ANS反應後,不作為瞬間引發情緒的來源

刺激→情緒/生理反應→工具性反應

斯辛(雷夏)二氏評價理論:刺激被個體認定有個人意義,初步感覺經驗才會導致情緒反應、對行為之錯誤歸因

‧情緒智力:延後滿足(以獲更多報酬)

相關-青春期壓力調適、學業分數、SAT分數、社會關係....

ability model-情緒知覺/運用/理解/管理

mixed model-seif-awareness/self-regulation/social skill/empathy/motivation

延後滿足不一定等於情緒智力,EI沒有正確答案

EQ高,判斷和大多數人一樣,與領導力、同理心、激勵能力....無關,未提供智力/人格測驗外更多預測力

‧功能

1.情緒與動機:為一種動機

提供覺查動機回饋

生理興奮影響作業表現

2.社會功能:調節社會互動

激發利社會行為

溝通功能(非語言訊息)

3.情緒與認知:符合心境訊息處理(注意、查覺)

依賴心境訊息處理

情緒使用訊息處理的資源(緊張會變笨)

 

‧壓力:三歷程表現

       1.壓力源-環境與威脅,傷害性刺激事件

       2.壓力評估-評估內在資源,無法處理壓力源→做適應性行為反應面對

       3.壓力反應-表現在生理、行為、情緒、認知層面

‧生理反應:急性vs.慢性反應

戰逃反應

一般適應症候群

驚覺階段-震撼期、反擊期

抗拒階段

耗竭階段(過勞死)

一般適應症候群

‧因應:

一般─針對問題,以直接面對問題為目標

適用可控制型壓力源

對抗、逃離、其他途徑、預防(分辨緊急、重要)

一般─聚焦情緒因應方式

適用不可控制型壓力源

 1.身體為主(藥、放鬆、生理回饋)

2.認知為主(分散注意力、心理治療)

認知─壓力事件重新評估

從不同的角度看

重新標示

從較不具威脅性背景看事情

認知─重新分析重構對壓力的反應

發展對行為的覺察

嘗試有效策略

評估結果

認知─改變自我對話

認知─自我控制的信念(知覺控制)

社會支持─情緒支持、有形資產支持、訊息支持

arrow
arrow

    kor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