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11.23.2017社會學

文化

 

‧文化:一種社會生產、生活方式(食衣住行育樂)/狹義:符號系統(涉及語言....)

意識型態、集體記憶、規範

有一異議或行為的複雜系統,界定我們的日常生活,一動態過程

不可見的生活規則

文化規則的生活的規約、它們的存在與內化,構成我們所認識的世界,並進行各種生活判斷的主要基礎(無形,具時空的特定性規則)

文化是一個團體所共同分享的觀念、價值、信仰、知識、習俗的一套體系,在同一個體系代代相傳

文化難以界定ex:原住民傳統vs.法律

文化是包容的結果

文化因人而存在,不是孤立存活

文化發展、演變和人類的意志,需要有緊密關聯

泰勒:文化是一複合的整體,包含知識、信仰、藝術、道德、法律、習慣,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所獲得的任何能力

文化殖民:西方/東方、漢人/原住民

‧特徵:

1.文化是某群體(國家、地區、職業....)共有的一「生活方式」

團體成員

主流文化:當下多數人所共同持有的風格、價值、信仰、知識體系....

社會經驗、文化認同、行為思考

次文化subcultures:相對於主流文化、少數團體持有的生活方式

規範、價值、生活方式,和主流文化對立、拒絕、挑戰

ex:嬉皮

對抗文化的格局

2.永久、穩定的生活方式,代代相乘形成傳統

文化不等於時尚:僅流行一段時間,不會形成傳統基礎

文化形成通常經歷較長時間

3.文化具「社會生成」性格:非自然生成結果,非神意指令結果

人類因應生存需要、好奇、慾望滿足、創造、發明的結果

怎樣的社會(生活方式)產生怎樣的文化

‧分類: (理想上分類方法)

1.物質文化:人類應用藝術、科技製造的各種產品

文化內容-工具、器物、科技

物質進步、科技突破、改變人類生活方式價值觀念

ex:汽車、網路

2.非物質文化:相對物質文化

認知文化-社會成員共同分享的思想體系,包含語言、象徵、知識、信仰、價值

規範文化-社會成員共同分享地行為規則,包含習俗、法律

3.物質、認知、規範文化不能完全予以分類有彼此重疊

‧後現代的文化定義:器物、價值、符號/象徵、集體記憶、規範→物質/認知/規範文化

器物:所有的人造器物

都有意義

價值:具相同價值取向的團體

不至於因每人利益需要不同而瓦解秩序

規範:由外在力量維持群體現存秩序

民俗、民德、法律

種類(Sumner)-

1.民俗:一約定成俗的習慣(無需文字條列化)

民族的生活方式,人民為滿足需要,求生存規則

應遵守的規範、習慣

社會普遍特徵,使關係穩定

2.民德:倫理規則、道德規約

有助社會福祉的習慣

具道德意義(vs.民俗),具某種強制性

對社會團體、功能發生作用

符號/象徵:語言

1.命名→感受→建立關係

2.不只描述狀態、影響行為、看待事實方法

集體記憶:維繫身分認同

‧功能:維持社會秩序-規範、認知面文化元素,擁有共同想法、溝通,節制偏離共同規範行為

身分認同歸屬

一控制工具

區分社會階級、地為工具-文化資本(Bourdieu)-涉及象徵性、非經濟性社會關係累積

交換系統裡藉以獲得權力、地位累積的一社會關係

物質、象徵性商品→稀有、值得追尋

教育是一個投資的過程

上層社會的生活方式

區分階級的工具→語言、交友方式、價值觀

區別效力-上層突顯身分、生活用風格呈現、文化知識、品味→似經濟資本資產

菁英階層刻意培養其子女擁有資產→鞏固優勢地位

具備社會、文化排除、已約定俗成,形塑高地位文化的廣泛符號

形式:身體化狀態-精神、身體秉性形式,無法餽贈、買賣、交換

客體-藉外在物質客觀化狀態展示,彰顯身分、品味

制度-展現知識、技能,隱含占有的文化資本,確立勞動市場進行交換的金錢價值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社會學 文化
    全站熱搜

    kor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