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11.30.2017社會學

偏差與犯罪

 

‧偏差:社會規範,主流價值多數人的價值觀/判斷

犯罪:法律

‧偏差:破壞社會規範的行為

行為不符合大多數人的期待和想像

1.任何對社會規範的違反,叫作偏差

2.社會規範-規則約束,控制

形式化:法律

風俗習慣,人們做事的特殊方法(未明文)

日常生活互動體驗(更曖昧)

一社會之所以維持穩定,因有社會規範存在,且人們願意遵守

3.偏差行為:違背團體、社會制定的規範之行為

不一定具有破壞性,可能只是與眾不同

包含關係:犯罪屬偏差一部分,偏差包含犯罪

交叉關係:時空背景關係,法律不合時宜

ex:有犯罪無偏差,符合大眾期待

戒嚴,美麗島事件/政治犯

少數犯罪行為超出偏差行為,不屬於偏差行為範疇

3.產生問題─犯罪化:偏差如何變成犯罪

除罪化:犯罪如何不再受到國家追訴、處罰

僅是偏差或甚至不是

犯罪相對性,影響司法體系負擔、人民生活規範ex:安樂死、代理孕母

‧社會學的想像

1.非行為本身脫軌,怪,而是對這種行為的社會反應,決定是否違常

團體的想法,判斷決定是否脫軌

2.社會規範是社會創造出來的,會隨時代改變,偏差判斷社會

3.非所有行為同樣被認為偏差、脫軌

社會中誰有權定義偏差ex:消費客源較為高階則會被包裝得較為亮麗

showgirl vs.檳榔西施

標準不一,受階層干擾

何種行為被定義

偏差認定標準為規範,訂定者有決定偏差的能力

重要變項:政治權力,法律判定是政治權力的結果,掌握政治權力者為偏差界定者

4.偏差脫軌是一普遍社會行為

‧問題

1.誰界定偏差-權力決定標準

2.誰是違犯者-與所處社會階層有很大相關

3.違反何種規範-相對法益:嚴重性較小vs.絕對法益:殘殺他人性命

價值判斷/維持社會秩序

4.偏差的可見度

白領犯罪:不易被發現、判刑....(權力掌握在中上階級:中產階級的標竿)

對社會傷害大ex:內線交易、貪污、工廠廢水....

難以處理

傳統犯罪:中低下階層、可見度高(街坊犯罪)為了生存而犯罪

5.偏差發生的社會情境ex:原住民出草

6.偏差的時間

‧功能-涂爾幹:犯罪永遠都不會消失

為突顯社會多數人是正常的,社會運作必然需要

正功能/反功能

‧社會學如何看待犯罪

結構論:受到外在結構影響ex:家庭貧困 一個人不得不的結果

過程論:人與人之間的互動、模仿和學習ex:美國校園槍擊事件(行為模式)

衝突論:掌握權力的過程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社會學 偏差與犯罪
    全站熱搜

    kor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